郑州

当前选择:郑州

当前位置: 郑州学大教育 > 郑州资讯 > 郑州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0-23 17:38:17

在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并运用相关的实例为学生作出相关现象的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程在生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希望相关老师重视起来。下面学大教育专家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为大家做出介绍。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会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应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

【设计理念】

本课由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环境三大部分的实践活动构成。导入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界弱肉强食又相存共息的生态环境,激发学生探究食物链的欲望,接着以“蔷薇丛中的生物图”中找出2条食物链,紧接着出示学生容易犯错的2条食物链加以巩固,然后以“稻田中的生物图”引出食物网,进而理解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而成的。后面的对知识链接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体验到人为破坏食物链的严重性,最后打开课本对教材的阅读,目的在于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点的自我整理能力。在设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活动,认真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播放课件1:有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这幅图讲的是哪个故事吗?

这幅图中除了人之外还有哪些生物呢?

它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箭头表示关系)

二、谁被谁吃(食物链)

1、课件2:花丛中的生物图片。

问:同学们,我们再来观看一张图片,这里又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

请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一下,1分钟后交流。

2、(分组讨论后)由一位学生来描述。

3、小结:在自然界里,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的呢?(是食物关系)

4、这幅图徐老师就是从我们的课本第12页拍下来的,请大家打开课本。

把其中存在着的食物关系试着用箭头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幅图一样画一画它们之间的关系。

5、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6、根据学生交流播放课件2的剩余部分。

7、播放课件3。

从刚才的图片中可以发现: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课件出示句子1)

8、课件4: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生产者 消费者

阅读课本第12页。说说什么是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什么是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

举例:各种绿色植物---花、草、树木等。

各种食草动物和例如食肉动物。

介绍分解者:还有一种叫分解者。专“吃”其他生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的生物叫做分解者。(大自然的清洁工)一般也把它们归到消费者一类中。

例如:蘑菇、蚯蚓、真菌等。

9、巩固。

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又是是消费者呢?

思考: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生产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没有消费者呢?

回答的很好。看来,自然界中的生物“谁也离不开谁”

课件5.

我们来看看在这2条食物链正确吗?

想想看:食物链一定要从绿色植物开始吗?

学生讨论后。课件6.

食物链一般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草动物,最后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要注意箭头方向要向着强者的那一方。(课件出示句子2)

三、食物网。

1、课件8.(田野中的生物图)

我们来看看稻田中的食物链。指名说一说,画一画。

2、事实上,稻田里除了这些生物外,肯定还有其他的许多生物的。

课件9.(稻田生物图)

比如说这样的一张稻田图,大家看看,在这张图中一共有多少条食物链呢?

这幅图在我们的课本第13页,我们作业本的第5页,大家可以在作业本上画一画。

小组合作,一起找一找,用箭头画一画。

注意它的提示。

3、交流我们发现了多少条食物链?

从这幅图中我们还发现了什么?(投影学生的作业本)

课件10.(一种生物同时会被几种生物吃)

在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网状。生物学家把他们叫做食物网。

4、通过食物网可以发现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同时处在几条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很重要。

播放课件11.

如果食物链断了会怎样?

是什么原因导致食物链发生断裂的?

(主要从人类是怎样破坏自然界的说起,人类破坏了自然界,导致食物链断裂。破坏了生态平衡。例如;乱砍树木导致自然界的沙漠化,猎杀某种动物会导致其他动物过多,而破坏生态平衡。)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一些知识。

请大家仔细阅读一下课本12页到13页,回顾一下今天上课的内容,想想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在课本上划一划。

作业:

1、请大家把相关的知识点抄好,争取在放学前背出。

2、作业本第5课。

3、课外查阅一下,看谁能找到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相近的成语或谚语。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专家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为大家做出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帮助。不管哪一门课程都要做好相应课程教案的设计,这样既可方便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