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案设计在教师的教学中非常的重要,这不但能够有助于教学,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希望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起来。下面学大教育专家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为大家做出总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2、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及流程图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3、对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在组内或班内交流。
4、探讨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对出现的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和大家交流。
教学难点:
学生对“侵蚀”的理解,“侵蚀”概念的得出。
教学准备:
为各小组准备模拟实验的材料一套: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硬纸盒、报纸、瓶盖扎了孔的空饮料瓶、水、透明的一次性杯子等。
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1、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水对土地会有影响吗?(稍停顿)你认为会有怎样的影响?
2、雨水真的会对土地产生你们所说的影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明确。
二、设计实验1、现在没有下雨,我们怎么来研究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出示相关材料,问它们可以代表什么?(教师出示已经堆好的地形一块、自制的洒水壶)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可以怎么做?(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
5、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提出建议。1、学生说说自己的建议。
2、学生说说这些材料用来做什么?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
5、点评其他组的设计,修改完善自己小组的方案。
三、模拟实验1、设计好了实验方案,我们可以开始实验了。(发放实验器材及记录单)
2、这个实验主要研究雨水堆土地的侵蚀,那我们怎么知道土地有没有被侵蚀呢?雨水有没有发生变化?
3、想的很周到,那我们就先观察下雨前的雨水和土地,把它们的情况记录在记录单上。
4、点评学生的观察结果,补充完善。
5、现在真的可以开始实验了,那你们觉得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呀?
6、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7、巡回指导学生实验。1、各组组长领取实验器材。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要在实验前观察土地和雨水的情况,做好记录,以便比较。)
3、各小组观察“下雨”前的“土地”和“雨水”,做好记录。
4、交流观察结果,互相点评。
5、学生说说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6、学生明确操作要求。
7、学生分组实验,组长负责分工。
四、交流汇报1、实验结束,收拾好自己组的器材。
2、把你们组看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实验前后土地发生了哪些变化?雨水发生了哪些变化?
4、你觉得雨水对土地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影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5、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那你觉得什么是“侵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课件出示“侵蚀”概念。1、学生收拾好器材。
2、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其他小组点评。
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讲解“径流”概念)
4、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侵蚀”。
6、学生明确。(齐读概念)
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引起地表变化的一种自然作用——侵蚀。
2、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呢?
3、教师点评,板书。(下节课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4、布置作业:从已知的影响侵蚀的因素中选择一个,写好研究计划。1、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巩固概念。
2、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
3、学生明确。
4、学生撰写研究计划。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专家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为大家做出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带来帮助。同时教学中适当的运用一些实例也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