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当前选择:郑州

当前位置: 郑州学大教育 > 郑州资讯 > 郑州

重判校园暴力施暴者的示范意义在哪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24 21:20:15

现在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这引起了社会上的很大的重视,对于如何处置制造校园暴力的学生,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舆论。那么针对这个内容,我们学大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报道-重判校园暴力施暴者的示范意义在哪,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今年5月,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一女生遭多名女生剥光衣服殴打并拍照上网,一度引起广泛关注。11月4日,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4名施暴女生犯故意伤害罪、强制侮辱妇女罪分别领刑2年半至6年半不等,另一涉案男生犯故意伤害罪获刑6个月。

近年来,类似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屡见报端,而从公开报道看来,施暴者得到刑罚重判的并不多见。这一方面在于不少施暴者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另一方面或许在于不少校园暴力事件在学校就草草消化,并未开启刑事追责程序。从这个角度来讲,连云港当地法院对施暴者施以重罚,有很强的法律示范效应。

如何管住危害校园的潜在暴力因子成了社会难题。可以说,未成年人相对成年人更需要规则的规制,而校园暴力频发正折射出校园规则的失范。

进一步看,要减少校园暴力悲剧关键在于重构校园规则。既要改变当下引导、鼓励孩子们极力竞争的“狼性”教育理念,又要指引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与人为善,更要开展切实有效的法制教育,建立规则意识、底线意识。

尤其是对于司法机关、学校和家长而言更须如此。司法机关应更加注重保护受害者的权利,对于施暴者,即便是未成年人,只要触犯刑律,就当依法处理,同时,还须侧重对相关典型案例的主动宣传,改变人们对刑罚不进校园的错误看法。

【评中评】

在处理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上,既不能矫枉过正,又不能放任不管。立法善意的出发点是“少不更事”,然而,青少年犯罪的残忍性、有组织性已经大大超越了立法保护的原意。我们应反思,“刑不上少年”是否已成变相保护伞?

我们学大给大家带来的重判校园暴力施暴者的示范意义在哪这则报道的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更多精彩请关注学大资讯。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